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修订解读与实践应用
18年融资租赁管理法是指在中国,企业为了获取资金,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者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租赁方式将购置的资产出租给其他企业使用,从而达到优化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目的的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融资租赁业务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在融资租赁管理法下,企业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与租赁方签订租赁合同,将购置的资产出租给租赁方使用,并在租赁期限内收取租金。在租赁期限结束后,企业可以继续与租赁方签订新的租赁合同,或者将资产出售给租赁方,实现资产的二次利用。
融资租赁管理法对企业融资和资产管理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租赁方式将购置的资产出租给其他企业使用,可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优化资产结构:融资租赁管理法可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资产回报率,从而优化资产结构。
3. 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融资租赁管理法要求企业披露租赁合同、资产购置等相关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5. 促进资产二次利用:在租赁期限结束后,企业可以将资产出售给租赁方,实现资产的二次利用,从而降低资产报废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融资租赁管理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优化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的融资方式,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修订解读与实践应用图1
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进行了修订,这一修订对于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的修订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实践应用的影响。
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修订内容
1. 增加定义条款
新的管理法在总则中增加了“ definitions”一词,对融资租赁的定义进行了明确。新的定义条款规定:“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或者其他租赁经营者,通过或者租赁等,从设备制造商或者其他供应商处租入设备,并将该设备租赁给承租人,承租人支付租金,租赁期结束后,设备所有权返回租赁公司的经营。”
2. 增加租赁期限条款
旧的管理法规定,租赁期限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但新的管理法增加了租赁期限的最低限制。第四十五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低于六个月,超过六个月的,应当经租赁双方协商确定。”
3. 增加租赁合同条款
新的管理法增加了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租赁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第四十六条规定:“租赁合同应当包括租赁期限、租金、租赁资产、租赁风险、租赁期间维修和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修订解读与实践应用 图2
4. 增加租赁经营者的资质要求
新的管理法对租赁经营者的资质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租赁经营者应当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租赁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5. 增加租赁保险要求
新的管理法规定,租赁双方应当购买租赁保险,以保障租赁期间设备的安全和风险。第四十八条规定:“租赁双方应当购买租赁保险,保险期间租赁期间设备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6. 增加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新的管理法明确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
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对实践应用的影响
1. 促进租赁业务的规范发展
新的管理法对租赁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管理法明确了租赁合同的内容,有助于租赁双方明确租赁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合同不规范而产生的纠纷。新的管理法明确了租赁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有助于提高租赁经营者的专业水平,降低租赁风险。
2. 促进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的管理法对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管理法增加了租赁保险的要求,有助于降低租赁期间设备的安全和风险。新的管理法明确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助于规范租赁市场的竞争秩序,促进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8年我国融资租赁管理法的修订对于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管理法增加了租赁定义条款、租赁期限条款、租赁合同条款、租赁经营者的资质要求、租赁保险要求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助于规范租赁市场的竞争秩序,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项目融资行业从业者应当密切关注新的管理法对实践应用的影响,合理运用新的管理法,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